close
看到一篇好文章,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希望以後各位不要成為在電影院或是音樂廳裡面
大聲講手機而干擾到別人的人。

========我是分隔線========

節錄自: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7/new/jan/27/today-f2.htm 自由電子報

國民教養

在原台北公會堂的一場國台交「德俄禮讚」音樂會,德籍客席指揮弗爾斯特曼妙的手勢正帶出布拉姆斯︿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〉第一樂章,近如歌似的行板,快板樂音時,台下響起一陣電話手機的鈴聲。指揮停下手勢,轉頭面向聽眾席,以輕微的動作勸阻。


樂音再度響起,又一陣手機聲。這時候,指揮轉頭過來的臉色,有些不快。再而三的開始,布拉姆斯︿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〉才順利演奏完成。儘管掌聲不絕,安可聲不斷,但指揮再不為所動,沒有演奏安可曲。一場音樂會就這麼劃下不完美的句點。


在音樂會裡的任何雜音都不是音樂。藝術家堅持不容留下瑕疵,對照的是觀眾席人們的輕忽,無所不在的手機,無所不在的電話鈴聲,無所不在的通話聲,甚至在音樂會裡也不絕於耳,何況在其他公共場域。


如果在日本,在公共場所你會看到的手機通話景象是遮掩細語,是避走角隅。許多餐廳是禁用手機的,除非你到特定空間,在車、船上,特別是新幹線,使用手機須移動到茶水間;電車上也鮮少有人放肆地用手機談笑風生。


台灣也已進入高鐵時代,顯示現代化工具的充分條件。電話手機的普遍使用,據說在世界名列前茅。但是,相形於硬體的使用者教養似乎毫不講求。在首都捷運車廂,或公車,你常常會遇見旁若無人的手機一族,有時候甚至廢話連篇。──讓人想起沈默的可貴與可愛。


聽音樂是一種文化教養,適當地使用電話手機是一種生活教養。在講求國民財富所得比講求國民文化涵養更甚的台灣,有許許多多高科技工具,但似乎對於文化與生活的國民教養不講究。顯露於外的是不自覺的輕浮、粗陋。


從小的家庭生活,從學校的學習,到投入社會的作息環境,台灣國民的近現代意識和生活文化教養都應該是教育的重要課題。這不是四書五經搖冬瓜腦袋,咀嚼文言文等等控固力工程可以竟其功的。(作者李敏勇,詩人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uxj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